周公嘉禾家風故事發(fā)生的背景意義以及歷史影響新時代價值
2023-12-31 14:02
科學導報現(xiàn)代教育周刊2
周公嘉禾故事發(fā)生在三千年前西周初年?!渡袝?ldquo;金滕”、“蔡仲之命”等篇記載,武王逝后,成王尚未成年,周公攝政與管叔、蔡叔和霍叔兄弟失和,從而引發(fā)了西周歷史上著名的“三監(jiān)之亂”。周公東征期間,唐叔虞封國內(nèi)出現(xiàn)異畝同穎之嘉禾,于是把象征和同之象的嘉禾獻給了成王。成王認為嘉禾現(xiàn)世是周公之德所致,又命唐叔虞把嘉禾饋贈尚在東土平叛的叔父周公。周公被侄兒孝賢之舉感動,作《嘉禾》詩篇回饋,以表自己的忠心和叔侄同心?!都魏獭菲囊沿?,《尚書》僅存序。另據(jù)《尚書大傳·嘉禾篇》說,“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,同為一穗,其大盈車,長幾充箱人。有上之者,王召周公而問之。公曰:三苗為一穗,天下其和為一”。該文流傳同樣突出了嘉禾故事最為核心的要素——“天下和”。這樣一種思想流傳到后世,對中國歷代歷朝德政和傳統(tǒng)家風建設都有深遠影響。唐代禮部侍郎常袞曾作文贊頌:“王者道洽則靈芝生,天下和一則嘉禾應。”
一、周公嘉禾故事發(fā)生背景:周公東征駐師寧陽周公臺
關于周公嘉禾故事的歷史記載,最早來自《尚書·周書》中兩篇佚文的序。其中《歸禾》序說:“唐叔得禾,異畝同穎,獻諸天子。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”;《嘉禾》序說:“周公既得命禾,旅天子之命,作《嘉禾》。”對其故事的解讀,初見近千年后的西漢王朝,孔安國整理古文尚書認為:“唐叔,成王母弟,食邑內(nèi)得異禾也……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。異畝同穎,天下和同之象,周公之德所致。”其后,從學孔傳尚書的司馬遷結(jié)合當時留存的文獻,進一步考證出嘉禾故事的發(fā)生地點和具體細節(jié)。分別是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晉唐叔得嘉谷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。周公受禾東土,旅天子之命”;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天降祉福,唐叔得禾,異母同穎,獻之成王,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于東土,作餽禾。周公既受命禾,嘉天子命,作嘉禾”。以上記載說明,周公嘉禾故事發(fā)生在周公東征途中的“東土兵所”。
那么這個東土兵所到底在哪里呢?我們根據(jù)實地考察和當?shù)貍髡f,結(jié)合《左傳》、《寧陽縣志》等文獻及李學勤著《夏商周文明研究》的考證,認為周公接受成王饋禾的“兵所”位置就在今寧陽縣周公臺(村)遺址。依據(jù)如下。
一是寧陽周公臺的地理位置,與《史記》周公授嘉禾于“東土”位置相符合。商朝時期,“東土”即是指中原地區(qū)以東的海岱地區(qū),這個地區(qū)有很多商侯小國,周滅商后將這些小國合并封給諸侯。西周初年的“東土”主要是齊國、魯國封地。《左傳·昭公八年》載,“及武王克商,薄姑、商奄,吾東土也。薄姑齊也,商奄魯也”。又載:“因商奄之民,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虛”,杜預注:“商奄,國名也。少皞之虛,曲阜也。”奄國本為商朝東方主要的侯國,歷史上也曾多次作為都城所在地。今寧陽縣周公臺,(村)距商奄國都(曲阜)十五公里左右,自然屬于西周所謂東土之疆域。至今周公臺附近還有一條古河道羅河(現(xiàn)名寧陽河),縣志記載羅河由蛇眼諸泉匯集而成,周邊又是土地肥沃的平原,糧豐水足,周公選為東征滅奄屯兵之地具有合理性?,F(xiàn)寧陽周公臺的地理位置,與《史記》周公授嘉禾于“東土”相符合。
二是西周青銅器“小臣單觶”銘文記載,周公東征“在成師”即“成地”駐軍,與寧陽夏朝開始就有“成(郕、盛)”邑歷史記載相吻合。西周初建,平定“三監(jiān)之亂”后,為徹底肅清殷商殘余勢力,周公親率大軍東征奄國等東夷諸國?!妒酚?middot;周本記》記載:“召公保,周公為師,東伐淮夷,殘奄,遷其君薄姑”。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也記載:“周公旦已勝殷,將攻商蓋(即商奄),辛公甲曰:‘大難攻,小易服,不如服眾小以劫大’,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。”從文獻看來,東征滅商奄應是一場頗為艱苦的戰(zhàn)爭,周公在奄地周邊駐軍的時間不會太短。至于駐軍的具體地點,西周青銅器“小臣單觶”給出線索,即銘文中有“王后黜克商,在成師”字句,說明周公東征兵所的地理位置在“成地”這個地方。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所著《夏商周文明研究》認為,周公東征“在成師”的“成(郕、盛)”就在今寧陽東北,這一觀點與酈道元《水經(jīng)注》記載“洸水上承汶水于剛縣西,又西南徑盛鄉(xiāng)城西。”京相番曰:剛父縣西南有盛鄉(xiāng)城。以上觀點與中國著名近現(xiàn)代歷史學家陳槃、陳夢家和楊伯俊、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的觀點相同,夏商朝和周朝時期的“成(郕、盛)”均在寧陽東北境,《中國歷史地圖集》分不同歷史時期標注在寧陽境內(nèi),寧陽縣東莊鎮(zhèn)至今留存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“郕城故城址”。明朝《兗州府志》記載:“郕域在寧陽縣東北。”清初顧祖禹《讀史方與紀要》亦云:“成,魯?shù)兀瑧趯庩枛|北九十里”?!洞呵铩冯[公五年“衛(wèi)師入郕”。杜預注“郕,國也,東平剛父縣有郕鄉(xiāng)”。臺灣著名歷史學家陳槃,在其著《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·郕國》一文中考證,同意杜預、酈道元、京相番和高士奇等人郕國都近寧陽,在漢剛縣故地即郕鄉(xiāng)(盛鄉(xiāng))城;魯郕(成、盛)邑孟孫氏封邑,在寧陽東北九十里,以近郕國都而得名。綜合寧陽周公臺,周公東征駐軍“成地”全國唯一的歷史遺存,周公東征勝利后,周公五弟叔武封于成(郕、盛),封地成(郕、盛)國都在寧陽境內(nèi)歷史文獻記載,應該是十分可信的。
三是寧陽周公臺《寧陽縣志》歷史記載和傳說,與《史記》周公授嘉禾“東土兵所”、周公東征駐師“成地”(寧陽)歷史記載相吻合,相互印證歷史記載都是真實的。寧陽周公臺位于寧陽縣城南關社區(qū),當?shù)鼐用穹Q古堆、點將臺。經(jīng)調(diào)查,周公臺(村)是全國唯一以周公臺命名的村莊,也是周公東征居魯唯一留存的圣跡,因而是研究周公東征和周公嘉禾文化、魯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重要源頭。1973年,周公臺西邊的古羅河改道施工中,曾出土商周時代陶片,證明其地層包含商周文化。至今該村還流傳著周公在點將臺帶兵打仗,期間命受嘉禾并將種子傳授給當?shù)鼐用竦膫髡f。乾隆八年重修《寧陽縣志》記載:周公臺“在縣南里許,相傳周公居東,系易于此。”咸豐二年縣知事陳紀勛,在重修《寧陽縣志》序言中寫到:“寧山百里間,在昔沐周公之化,近孔子之居,彬彬郁郁,儒風茂美。”可見周公對寧陽的影響穿越3000年光陰,古老且深遠。據(jù)《寧陽縣志》和閻氏家譜記載,明初祖父洪武三年周泰伯后裔國寶公奉昭東遷,攜家譜來臥牛山之陽,即今東疏鎮(zhèn)寺頭村世代居住,至今該村建有泰伯祠。到清乾隆十八年,泰伯后裔九十一世孫閻夢圖,又奉命移建泰伯祠至河套園(村)祖宅,與周公臺隔河相望,可惜此處祠廟毀于戰(zhàn)亂兵火。泰伯是武王和周公的伯祖父,其后裔六百多年前為何奉昭攜家譜來寧,或是不解之謎;其后為何又奉命將祭祀祖廟移建周公臺附近,是否與周公居東圣跡有關已無從考證,這至少證明周公家族與寧陽周公臺有不解之緣,血脈相連。
二、周公嘉禾故事重要意義:中華民族家國情懷和家和文化的源頭
周公嘉禾故事發(fā)生900年后,司馬遷在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和《史記·周本紀》中不惜筆墨反復講述,其根本原因在于嘉禾具有特殊象征意義。古語云,厚德之地出嘉禾,天降和瑞于圣者。成王之弟唐叔封地長出異畝同穎嘉禾,是祥瑞之兆,天下和同之象,給建立之初內(nèi)憂外患的西周王朝帶來了信心。嘉禾現(xiàn)世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,是一個不可磨滅的重要歷史事件。周公東征起于周王室內(nèi)部失和,武庚、商奄等殷商舊部乘機叛亂。在篤信天命的時代,天降和瑞,無異于一道停戰(zhàn)詔書,于是嘉禾故事在周公東征平亂中,就起到了“內(nèi)和父兄,外撫諸侯”的作用。隨著周公和成王嘉禾故事的傳頌,自然消除了周公和成王叔侄不和的謠言,咸和了周王室,并昭告天下,殷商遺民要順從天意,歸順周王朝。這株象征叔侄同心平天下的嘉禾,聚合了天下人心,為奪取東征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從歷史影響來看,周公嘉禾故事集中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家國同源及家和天下的思想。一是唐叔獻禾成王彰顯兄弟親和,表明治理國家成功,沒有辜負成王厚望;二是成王饋禾周公明孝謙之德,感恩叔父周公勤勞王家,借此鼓舞東征士氣。成王把本該天子擁有的嘉禾,賞賜給為家國盡忠出征的叔叔周公,既表達了感恩之情,又利用嘉禾和瑞的象征性,彌合了叔侄間的隔閡猜疑?!渡袝酚涊d,周公受禾后,嘉天子命作《嘉禾》,明君臣忠誠之意,表叔侄家國之情。就是說盡管三監(jiān)之亂流言叔侄不和,但是周公卻在東征滅奄的軍營周公臺,接受成王饋禾并寫下千古絕唱《嘉禾》,昭示自己決不辜負亡兄武王重托,一定輔佑成王實現(xiàn)周王朝統(tǒng)一大業(yè)。周公和成王叔侄同心平天下的嘉禾故事,從此彪炳中華史冊,千年傳頌,生生不息。兩千年后的宋朝詩人李昂英作《酌別張子元》詩云:“江亭揮別酒,謔笑關機警。景文兄弟情,畝異禾同穎。日邊多便驛,頻書來越嶺。”就是借異畝合穎之嘉禾,表達與張子元兄弟同心相敬的深厚友誼,其受周公嘉禾故事影響之深可見一斑。
三、周公嘉禾文化核心價值:集中體現(xiàn)了周公治國的德和思想
西周初年,唐叔虞為什么要獻禾于成王?周成王為什么贈嘉禾給周公?周公又為什么要作《嘉禾》?要理解這一經(jīng)典故事的深刻內(nèi)涵,體會其在今天的時代價值,應從嘉禾文化的源起和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中去尋找答案。
從文字學來看,禾亦是和。在遠古時代人們靠天吃飯,只有風調(diào)雨順的年份,莊稼才能結(jié)出豐碩的果實,先民們才有寶貴的活命糧食。因此,“禾”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。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解釋,禾與和音同義通。禾字甲骨文寫作,像垂穗的莊稼,木形代表植物,植物末梢上下垂的是穗子。其釋義:“禾,嘉谷也。二月始生,八月而孰,得時之中,故謂之禾。”而和字在《說文解字》的釋義為:“和,相應也。從口,禾聲。”“口”中有“禾”,人有飯吃,社會就能安定,所以“和”代表著和諧??脊虐l(fā)現(xiàn),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刻辭中有300條“卜禾”記錄,反映出先民們祈求祖先保佑風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的文化信仰。《逸周書·商誓》中也有類似記載;“在商先誓王,祀上帝,亦惟我后稷之元谷,用告和,和胥飲食。”“和”最早的意蘊指自然界風調(diào)雨順,莊稼茁壯成長的和諧狀態(tài)。到商周時代,卜禾、告和一脈相承,“卜禾”成為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基因和根脈。
從文化學來看,嘉禾亦德和。嘉禾,禾中奇異者,異莖合穎或一莖多穗。古人認為,嘉禾是祥瑞之兆,和同之象?!秾O氏瑞應圖》云:“嘉禾五谷之長,盛德之精也”。在農(nóng)耕文明時代,嘉禾一直是先民崇拜和期盼的圣物。五谷豐登有禾,就有飯吃和衣穿,就能實現(xiàn)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相處,天下就能和同太平,人們就能過上安定美好的生活。嘉禾從遠古走來,千百年來世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嘉禾故事?,F(xiàn)今湖南省嘉禾縣的縣名,就來自神農(nóng)在五峰山拾嘉谷教農(nóng)以耕的傳說。還有神農(nóng)在今山西高平市羊頭山,見丹雀銜九穗禾落而拾之,教民植田,食者老而不死等故事,都表達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謳歌。
到了西周成王和周公時代,嘉禾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政治倫理價值。此時它不僅是天下黎民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物,更是王者盛德善政結(jié)出的碩果,是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《尚書大傳·嘉禾》是關于“嘉禾天下和”理念最早的文獻,詳細記載了周公和成王對嘉禾的論述。“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,同為一穗,其大盈車,長幾充箱,人有上之者。王召周公而問之,公曰:‘三苗為一穗,天下其和為一乎。’果有越裳氏重譯而來。三苗貫葉,而生子為一穗,周公曰和氣所生,以獻于文王之廟。”周公認為,三苗生子為一穗的嘉禾,是和氣所生,是天下和同為一之象。由此體現(xiàn)出周公治國理念中,重“德”貴“和”的思想核心,這或許就是嘉禾故事的歷史價值和傳世久遠的深層原因。經(jīng)過千百年的實踐和傳頌,嘉禾承載的德和天下理念愈加深入人心,其倫理價值尤為后世明君圣賢所推崇。如三國時代著名詩人曹植,在《嘉禾謳》詩中詠頌周公嘉禾,表達了對魏國太平盛世的期待和贊美之意。文曰:“猗猗嘉禾,惟谷之精。其洪盈箱,協(xié)穗殊莖。昔生周朝,今植魏庭。獻之廟堂,以昭厥靈。《宋書·符瑞志》關于嘉禾德治內(nèi)涵的闡述更加明確:“嘉禾五谷之長,王者德盛,則二苗共秀。于周德,三苗共穗;于商德,同本異穟;于夏德,異本同秀。”《孝經(jīng)·援神契》說:“德下至地,則嘉禾生。”周公嘉禾的出現(xiàn)既有歷史偶然性,也是歷史的必然。當初周公始祖后稷,教民耕種不藏私、永奉公的品德,深受百姓的愛戴,被尊為農(nóng)神。嘉禾文化肇始于西周,與周族發(fā)達的農(nóng)耕文明密不可分。
在嘉禾思想形成以后,周公結(jié)合西周初年的國家治理實際,將“德”與“和”統(tǒng)一起來,繼而凝練出更為宏大的德和思想。周公是中國第一個系統(tǒng)提出以德治國的政治家,他所建立的家國一體的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,就充分體現(xiàn)了德和思想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。周公認為,殷朝亡國的根本原因在于殷紂王不敬德,不修德。周王朝基業(yè)要長盛不衰,關鍵是天子要有“德”,因為“皇天無親,惟德是輔”(見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)。他深刻總結(jié)了夏商周興亡的經(jīng)驗教訓,以身作則,教育成王、伯禽和康叔等天子諸侯,要“敬德保民”、“明德慎罰”,順民心,和萬民,江山才能永固。為做好宣教,他寫下了一系列著名篇章,如《嘉禾》、《無逸》、《誡伯禽書》和《康誥》、《酒誥》、《蟋蟀》等修身治國良訓,惠澤萬世,開創(chuàng)了中華傳統(tǒng)家訓的先河。同時,周公制禮作樂,以禮化人,并把“德”引入禮,提出“禮至不爭”,“樂至不怨”,發(fā)揮禮樂教化功能,就此開啟了中華民族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文明時代。周公還非常重視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,他告誡四方諸侯和殷商舊臣,“爾室不睦,爾惟和哉”(《尚書·多方》),意思是家庭不和睦,天下怎么能和諧。周公東征平息東夷諸國叛亂后,將殷商舊部叛亂分子遷居到洛陽和薄姑等地,沒有采取極端殘暴的處置方式。此舉贏得了天下人心,使商人與周人走向和解,社會從此更加安定和諧??梢哉f,周公德和思想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基業(yè)。隨后出現(xiàn)的成康盛世,周朝境內(nèi)四十年不用刑法,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樂業(yè),稱的上中華民族千年一遇的美好時代。傳奇嘉禾故事,咸和天下,承載著周公德和思想,澤被后世。周公嘉禾故事歷經(jīng)3000多年的傳頌,已隨同嘉禾的種子在中華大地生根發(fā)芽,成為倡導“家和萬事興”“和為貴”的儒學思想源頭,堪稱一顆璀璨的中華家和家風遺世明珠。
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家風建設的重要內(nèi)容。他強調(diào),“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;不論時代發(fā)生多大變化,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,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風。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進步,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”。愿千年周公嘉禾家風,德潤中華、和達天下的優(yōu)秀思想內(nèi)涵,能融入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征程中,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,建設地球和諧美好家園,提供無窮動力和磅礴力量。
(參考文獻略)
(作者:周公嘉禾文化研究院院長 于正明)
(責任編輯:土火)
返回國學文化頻道
(責任編輯:城鄉(xiāng)農(nóng)科文化網(wǎng))
相關閱讀
-
藏文化書畫藝術傳承人 —— 密南仁波切
-
以文化自信 獻禮國慶——智渡禪師
-
山東安丘:施用撒可富肥料,造成110畝玉米幾近絕產(chǎn) 農(nóng)戶質(zhì)疑質(zhì)
-
迎國慶75周年座談會暨中澳佛學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
-
第二屆將軍部長書法交流會暨新時期佛教中國化的經(jīng)典闡釋在京
-
2024“孫氏武學”非遺傳承研討會暨“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武
-
歡聲笑語鋪長卷 攜手同心潑墨香——正念正心融合發(fā)展2024年新
-
中華文脈有嘉禾
-
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突出貢獻者、香港著名國學人物——梁峯誠
-
古醫(yī)文唱誦系列雅集·癸卯七夕啟唱會在八大處公園如期舉行
-
祖先福地好風光 葉茂根深播若芳——葉氏第一屆聯(lián)誼會江西武
-
但愿人間多雅韻 不辭艱巨奏心弦——詩書融媒體人笑琰、李月夫
-
春風化雨 孝善花開 ——安陽縣孝善文化促進會召開2022年度工作
-
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傳統(tǒng)文化學研中心到逍遙鎮(zhèn)敬老院進行
-
陳業(yè)庭:家居風水環(huán)境的重要性
-
精雕細琢《浣紗記》
-
唐山市大唐鳳凰書院舉行把愛帶回家公益愛心書畫活動
-
笑琰書李月寫春色的詩詞
-
“正念正心”虎年新春詩書畫、攝影作品網(wǎng)絡展征稿
-
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傳統(tǒng)文化學研中心為逍遙鎮(zhèn)敬老院老人